大咖畅谈半导体产业未来亮点,呈现新趋势
浏览量(1510)
9月26日,第11届年度EEVIA(易维讯)中国硬科技媒体论坛暨产业链研创趋势展望研讨会在深圳举办。多位业界大咖针对上述问题,从企业、产业角度出发,表达了各自的见解。
英飞凌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应用管理高级经理徐斌:
用户储能爆发式发展拐点来临
根据IHS数据,在过去的十年中,户用储能的增长率达到了30.9%。在此背景下,碳化硅这一宽禁带半导体持续受到厂商关注。“户用储能最显著的特点是所需体积很小,而碳化硅有至少四个方面与户用光伏所匹配,具体而言,就是可迁移性,小体积,功率密度高和强拓展性。”英飞凌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应用管理高级经理徐斌表示。
从英飞凌的角度看,徐斌认为户用储能系统未来发展,有三点非常重要:第一,光伏一定要搭配储能;第二,如果效率做得更高、体积也好、成本也好都能得到相应的提升;第三,户用的条件就限制了体积不能太大,里面的散热全部都是无风扇散热,如何选择半导体元器件,保证它的温升最小,这是很大的挑战。总结来说,未来光伏户用储能系统的效率和功率密度是最制约未来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ADI公司亚太区电源市场经理黄庆义:
电源领域需求强烈,发展迅速
电源是多学科交叉的领域。ADI公司亚太区电源市场经理黄庆义认为,一个技术非常先进、水平非常高的电源,它需要从IC、模块等方面获得突破的。一方面,一个非常好的IC需要先进的工艺,有非常先进的制程,使得做出来的参数都比较好。有了比较好的半导体工艺之后,还需要比较好的电路设计水平。对电力电子在各方面涉及的技术,需要比较深的积累。
黄庆义介绍,ADI经过多年发展,衍生出了很多在业界比较领先、比较有特点的一些方向和技术。比如Silent Switcher技术,还有微模块的技术,各种技术的类型都代表了它在行业中应用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发展方向。
比如Silent Switcher,传统的电源开关噪声比较大,Silent Switcher的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开关噪声。模块,大大降低了电源设计的面积,同时大幅提高可靠性。LDO,噪声水平非常接近电池,甚至比电池噪声还要低,这样使得用户在进行噪声敏感的电路设计时,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电源保障。还有功耗越来越低,到纳安级别的电源,也是希望有更可靠、更稳定的电源设计。此外对功率保护、电源诊断类电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黄庆义认为,这些是电源领域市场需求比较强烈,也是发展非常迅速的几个方向。
艾迈斯欧司朗大中华区及亚太区汽车应用技术总监白燕恭:
创新性光学和传感技术如何提升未来汽车价值
传感器的智能化需求不仅体现在随身终端设备上,也体现在汽车这样的“大块头”上。数据显示,车用传感器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合增长率接近20%。艾迈斯欧司朗大中华区及亚太区汽车应用技术总监白燕恭透露:“智能座舱AR HUD是大趋势,在光源、传感器和芯片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HUD以白光为主,而现在为了增强全场景条件下的应用,光源的对比度以及对其的控制都要对应强化。除此之外,小体积和优秀的散热性能也是关注的重点。”人与车的交互方式在发生改变,车的属性也从驾驶工具转为私人空间,这就要求汽车需要向智能化、整体化、中心控制化靠拢。
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产品工程副总裁孙晓阳:
把握芯片设计关键核心,助力国产EDA新格局
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产品工程副总裁孙晓阳指出,从摩尔定律的角度和现实的数字来看,2011年的时候,整个半导体的生产制造成本大概在28纳米达到低点。“随着工艺演进,芯片的集成度和复杂度也随之提高。功能的增加使得验证难度加大,芯片验证的速度、容量、可视程度与可调试性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兆易创新Flash事业部产品市场经理张静:
持续开拓,兆易新一代存储产品助力行业创新
兆易创新Flash事业部产品市场经理张静从容量、性能、电压、封装等方面介绍了不同应用趋势需求对Flash的要求,以及兆易创新的解决方案。电压部分,张静表示,不同的应用对Flash电压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全球的能源是有限的,节约能源绿色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半导体行业的一个主要的推动力。像低电压、低功耗,我们认为是现在及未来的需求方向。
Bosch Sensortec GmbH高级现场应用工程师皇甫杰:
嵌入式AI与MEMS传感器塑造未来,开启全新视野
在传感器领域,AI算法逐步渗透,带来更加智能和定制化的使用体验。在传统的硬件传感器方案中,其主要任务更多是信号传递,通过无线或其他方式检测物理信号,并转化为数字信号传递到上层。在边缘AI的加持之下,传统传感器转化成为智能传感器,在网络端收到成大量传感器信号之后,可对大数据建模,在云端实现智能响应。Bosch Sensortec高级现场应用工程师皇甫杰表示,以BHI1380传感器为例,AI算法集成到传感器内部,具有尺寸小、功耗低的特性,并且可以依照用户需要进行二次开发,进一步提升自由度。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内容、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在 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联系方式:021-80198330。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