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对比
0
对比中的产品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全部清空
开始对比
平台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我要吐槽

吐槽类型:

  • 网站相关
  • 供应商相关
  • 产品相关

吐槽内容:

联 系 人:

电     话:

邮     箱:

您好! 欢迎来到光电汇

移动端

买家移动端

开启掌上采购新时代

卖家移动端

开启掌上销售新时代

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快捷入口

资讯>风口>新闻

我国激光医学产业创始人之一李正佳:激光三十立,学者古来稀

2021-08-06

浏览量(1514)

《追光者》

一文一人一故事。《追光者》栏目由光电汇特别策划,讲述充满传奇色彩的追光故事。


见到李正佳教授时,他正坐在路边的大理石阶上,木质的方框眼镜下,眉眼盛满笑意。卡其色的夹克外套、牛仔蓝的长裤,头发梳得整齐有型,看起来颇有几分年轻人的穿搭风格,这很难和一位已古稀之年、几乎毕生躬身于科研的老教授联系在一起。为了采访,他整理出来几十年前的一些旧物,边翻看边回忆起一个产业与一 代人的奋斗历程。在李正佳的记忆里,三十年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激光二十年 | 【口述历史】李正佳:华工激光要扛起行业发展 的大旗

“百废待兴中的激光是最新的”

1965年,未及弱冠的李正佳从湖南临湘的农村,考到了当时的华中工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机械制造系进行学习,五年在学习上的钻研和政治上的进步使得他毕业后被留校任教。不久,时任学院校长的朱九思在负责电子工业的四机部提议下,着手组建了激光专业。机械系承担起了这项颇为重要的任务,11 名资历、年龄不同的老师参与到其中,李正佳就是其中之一。

1960 年美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不过一年之后,中国的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就在长春诞生。初试便有了成功,这样的氛围让整个新生的激光专业班都充满了动力,即便是身处困难时期。

“激光”二字对于 11 位老师来说还是个很新的概念,没有什么专业基础就只能从学习开始,学校也特意允许开放图书馆给他们。他们一边埋头学着,另一边朱九思校长“广积人”,在全国范围里搜索相关专业的人才引进学院,还拿到了“激光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再加上实验室的建立,理论与实践一并发力,1978年就有了一些成果。

研究不能闷着头,对外交流也同样是获取经验的方法。李正佳讲述了一个小故事,“1978年的时候国门刚刚打开,百废待兴,学校开启了一些国际交流计划。当时,美国也有一批华人在做激光的研究,并关心着祖国科研的发展情况,于是受邀来到学院访问。”

学校要求,专业里的老师都需要用英语与访问团交流,而这恰恰是他们所不擅长的。这些从零开始搞激光的人,又从零开始读写 ABCD,几个月的集训班下来可算是有底气地站在访问团面前,用英语介绍祖国在激光方面的成绩。

武汉的激光、中国的激光,逐渐为世界所知。九十年代初西伯利亚工学院的访问团来到学院的实验室参观后,流着泪写下了他们的寄语。苏联的解体让他们失去了支持,而中国的成就则让他们羡慕。

李正佳在激光技术领域的研究历程随着这个学科的成长,稳步前行。

“梦寐以求的就是无血手术”

1961年,世界第一台医用激光机——红宝石视网膜凝固机在美国问世,美国医师坎贝尔等使用它对剥离的视网膜进行焊接。激光与医学的结合使得一个全新的边缘学科诞生——激光医学。

激光医学在华中工学院起步,既有必然原因也有偶然原因。必然原因自然是国外前沿科技成果,提供了激光可与医疗相结合的可能,而偶然原因与朱德培副校长有关。当时朱德培因胃病住院,一个内科教授告诉了他医院正在做使用激光给胃部开刀的课题,但一直没有成功。朱德培一听,就联系了学校里的激光专业。

李正佳早先对激光医学已有了解,得到这个任务后在医院埋头做了一个暑假的实验,以证明激光开刀的优点。同济医学院的一位教授告诉李正佳,“梦寐以求的就是无血手术。”

激光手术刀,这把最快最准的刀就能实现。

李正佳找到学校里研究光纤的专员,请他帮忙为激光手术刀把光纤拉细,让直而硬的激光变得有柔性、可以拐弯,这样医生在使用起来的时候便能游刃有余。1979年,李正佳主持研制的 Nd:YAG 激光光纤手术器获得了成功,并率先在武汉同济医院和武汉市三医院投入临床实验。

这种激光器对胃癌、食道癌等疾病的切除手术十分有帮助,时间仅需 1 分 40 秒,体表创面较小,真正实现了“不流血”,对患者与医生来说都能够减轻负担。李正佳的激光手术刀实打实的优势,让全国的部分大型医院都来采购设备,并请教使用经验。在科研上,Nd:YAG 激光光纤手术器也揽获了从市级省级到国家级的各种奖项。

“让家庭也能享受激光的福利”

想知道李子的滋味就要亲自尝一尝,这一尝就不得了。

李正佳与他的团队发现,激光确实可以在生物医学上应用,便顺着这条路, 一走就是几十年。他介绍,激光不仅仅可以作为手术刀切除病变组织,还有更为广泛的用途。

例如,OCT 光学成像技术能够探测到眼底组织的细微变化,检测青光眼等疾病,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检测,可以避免活检对人体的伤害,而且对组织的微观结构的成像质量接近或达到组织病理学水平。还有激光针灸,利用弱激光的生物刺激效应治疗疾病,与传统针灸相比,具有无痛无菌、更为安全的优势。

“弱激光”同样也引起了李正佳的注意, LED 作为“弱激光”的一种,其不同波长的光源能够刺激生物组织产生有益的反应,使病变组织能够得到修复。而 LED 的集成封装技术,使得设备体积较小、更为便捷。李正佳察觉,或许光学理疗仪器可以为每个家庭带去福利。

2008 年,63 岁的李正佳代表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光福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担任首席科学家,支持着治疗仪的研发。一年后“光福 7 号高功率集成式 LED 治疗仪”诞生,曾经听起来高深遥远的激光技术走进了百姓的家中,这正是李正佳一直所期望的。

不管是激光设备应用激光器,还是技术发展的战略布局,他们都走在了很前沿的位置。

八十年代,“产学研”协调发展的方针政策,是许多高校的发展主题。有了技术就需要能够应用,规模化和产业化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立足于华科的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1997年整体改制成立了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产业化的成果为激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不管是战略上的跨国收购,还是国家间的研究交流、技术引进,都是不断创新的展现。如果华工激光还只是一个研究中心,自然是无法实现的。此后不过三年,华工激光又以华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身份在深交所上市。这其中,李正佳自华工激光诞生起,担任了五年的法人代表,也见证了这家从学校走出来的企业的全部成长历程。

“激光不会过时”

回想起来,李正佳仍是感慨万千,起初 11 人的激光专业班,已经变成了一家极具市场竞争力、综合实力扎实的科技企业,而企业的背后又是一个充满希冀的土地——光谷。

在李正佳看来,光谷是激光发展的舞台,而激光则是光谷真正“亮起来”的契机。起初,光谷的建立让很多同样在国内做光学研究的地方提出了质疑,要想成为“中国·光谷”,武汉需要拿出足够有力的一击。

“不研究最前端的领域,就不是领跑而是跟着跑。”李正佳如是说,而现在光谷的激光技术与激光应用在这一平台的支撑下,已成为了领跑者,带领着许多地区的激光产业一起跑步前进。“过去我们妄自菲薄、底气不足、没有信心,学科的成长打开了和国外交流的一扇窗。让国外的技术走进来,我们的企业走到国际市场之中。机制的推动、行情的发展,让企业有了方向去做。”

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均授予了光学物理学有杰出成就的研究者们。96岁高龄的亚瑟·阿什金发明了“光镊”可以精细地操作微生物、病毒、细胞,杰拉德·穆鲁和唐娜·斯特里克兰德共同开发了“啁啾脉冲放大”(CPA),已被用于外科手术以矫正近视。“激光不会过时。”这是李正佳的信念。

如今李正佳教授也没怎么闲着,之前推起的产业他还持续关注着, 一些企业、学生们还会来找他咨询,与他交流学术问题。在家的时候,静下心来练练毛笔字,没怎么正式学过,没什么章法,但如今也算是流畅自如。


微信分享
x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内容、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在 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联系方式:021-80198330。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